原标题:比尔·盖茨:每个领域都有零排放的可能
我们现在已经拥有大部分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技术,比如清洁氢能、航空燃料等等。你如何看待2024年的气候商业化程度?
关于气候变化,我的观点是,如果清洁技术成本更高,我们将无法实现全球范围的采用。也许富裕国家会补贴清洁技术,但像巴西、印度这样的中等收入国家可能会说,我们并不是历史碳排放的主要责任方,不应该因为发展基础设施而受阻。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在所有排放领域进行创新,让清洁技术的成本低于传统技术,实现零绿色溢价,甚至负绿色溢价。这正是Breakthrough Energy(突破能源)基金成立的目的。我们目前支持了130家公司,比如一家名为Boston Metals的企业,它们正在巴西与合作伙伴建厂,生产具有竞争力但非常清洁的钢材。我们还支持了地热公司Fervo、生产节能窗户的公司LuxWall等,他们制造的窗户能够减少建筑物的供暖或制冷需求。这些130家公司正在推动这种创新方法的发展。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尽管其中有些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有些成本还较高。但随着大规模生产,成本会像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一样逐渐下降,在每个排放领域,我们都看到了零排放的可能,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技术采用。
你支持了很多绿色初创公司。对于在这个行业内的许多人来说。有些公司能够实现规模化,而有些却未能成功,你是否总结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每个领域的成功因素都不尽相同,我不得不学习很多,比如钢铁生产的历史或水泥制造的不同方法。理解它们长期未改变的原因,以及新方法的突破点在哪里。与大公司合作、跨地区运营是必要的。 这是一个科学导向的过程,同时比数字革命更需要资本投入,实现规模化是一个巨大挑战。
此外,地缘政治壁垒也可能是一个问题。但整体而言,尽管我们可能无法完全达到最高目标。但排放量将逐步减少,人类发展也不会因此停滞。
关于核能,你是核能的坚定支持者,比如通过TerraPower推动相关项目。最近谷歌、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公司也开始投资核能领域,你认为人们对核能的态度是否正在改变?
的确有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对核能(包括核聚变)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
第三代核电站存在成本高、设计复杂等问题,但第四代核电站(如TerraPower)试图通过更简化的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科技公司愿意成为绿色能源的客户,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他们愿意支付一些溢价。随着反应堆数量的增加,这种溢价将逐渐消失。这对于重启核工业,特别是围绕第四代核电厂的建设来说是极大的帮助。
目前的注意力似乎主要集中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或者复兴旧反应堆上,而不是建造大型的新反应堆。这会是个问题吗?
从外部看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我不确定。如果你选择小型化,那么可以将许多劳动环节移到场外完成,这是一种优势,但这也意味着效率会低得多。TerraPower采用的方法是建造中型反应堆,345兆瓦的发电能力。在我们的路线图中,如果公用事业公司需要更大的反应堆,它们确实会更高效一些。但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先建造几十个中型反应堆,现在已经能够将一些劳动移到场外完成,但仍有一些必须在现场进行。
设计反应堆的大小非常复杂,因为反应堆的体积决定了其价值,而表面积则决定了成本。因此,不同公司正在采用不同的方法。当然,我们有数字化设计和模拟技术,这使我们能够建造比以往更简单的电厂 。
那核聚变呢?核聚变总是看起来还需要五年的时间,但它现在有更接近实现的迹象吗?
在突破能源,几乎我所有的气候工作都集中在这里。我是最大的投资者,我们资助了四家不同的核聚变公司。其中最先进的一家非常了不起,名为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这是MIT的一个衍生公司。他们正在波士顿附近建造他们的原型设施。
你可以说核聚变比第四代核裂变大概落后6到10年时间,但核聚变具有许多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可能会更低。我们支持这些公司使用非常先进的软件来模拟反应堆的运行。
从长远来看,核裂变和核聚变将成为电力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正在高速建设的可再生能源。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巴西。我们听说,尤其是在气候方面,这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比例非常高,可能是全球最高的,超过90%。您认为巴西是气候行动的中心吗?它似乎既是痛点,比如亚马逊森林问题,也是创新的中心。您对此有关注吗?
当然,在联合国大会期间,盖茨基金会举办了我们的“目标守护者”活动。我还为巴西总统卢拉颁发了一个奖,表彰他们在减少营养不良方面的工作。
巴西在减缓方面做了一些很好的开创性工作,比如减少毁林,这对巴西自身和全世界都非常重要。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巴西注重农业创新,比如巴西国家农业研究公司(Embrapa)非常强大。
责任编辑:李桐
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向着梦想奋进,道路更宽广“五年来,我们党兑现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赢得了党心民心。
新华社南宁9月10日电题:城市合作“连点成网提升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水平新华社记者向志强以旅游合作、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2017年中国—东盟市长论坛9日在南宁举行。
新华社拉萨11月8日电(记者王沁鸥)迎着朝阳,背对群山,从海拔超过6000米的雪峰之巅,用十几分钟滑雪速降数百米——如此刺激的一幕,连日来多次在位于西藏拉萨市北部的洛堆峰上演。
新华社记者徐庆福摄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说:“肺结核被认为是源自太多的热情,折磨着那些不计后果、耽于热情的人。
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郭奔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来源:(度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