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700亿,王卫IPO敲钟了
转自:天天IPO
剑指出海。
作者 I 陈晓 杨继云
报道 I 投资界-天天IPO
数十万顺丰小哥撑起一个巨无霸IPO。
投资界-天天IPO消息,今日(1月27日),物流巨头顺丰控股在香港主板正式挂牌,首日开盘价34.3港元/股,总市值超过1700亿港元。
回想1993年,王卫创办顺丰,开启创业之路。此后30年里,顺丰亲历了中国物流狂飙岁月,也见证中国经济的腾飞时代。早几年,顺丰借壳登陆深交所,如今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吹响海外征途的号角。
向来低调的物流大佬王卫,今天再次站上敲钟舞台。如今,手握顺丰控股、顺丰房托、嘉里物流、顺丰同城、丰巢,他的上市公司版图正次第展开。
30年创业史
今天,王卫带顺丰敲钟
顺丰的故事始于王卫。
1970年,王卫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后来移居香港。高中毕业后,成绩平平的王卫选择放弃继续深造,进入一家服装印染厂工作。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下不少香港工厂迁至珠三角地区,王卫所在的印染厂也搬至广东顺德。
随着两地之间的物流往来需求爆发,王卫敏锐地发现这一商机:不如自己成立家公司,专门送货物。
于是1993年,23岁的王卫从父亲那里借来10万元,在顺德成立顺丰。起初,顺丰只有6名员工,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王卫和员工背着背包、拉着行李箱,穿梭于两地之间运送货物。
很快,顺丰速运慢慢送出了名堂,除了顺德到香港,陆续还开辟广州番禺到香港、澳门这两条线。卷价格拼速度,此后十年顺丰渐渐从一众快递公司中脱颖而出。
2003年,是非典疫情爆发的一年,也是顺丰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彼时王卫做了个重大决定,在航空公司业务低迷之际,与扬子江快运签订包机5架的合同。由此,顺丰成为第一个将民营快递业带上天空的快递公司,也奠定了江湖地位。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随着中国电商的快速发展,“四通一达”异军突起。2016年圆通通过借壳上市,掀起国内快递公司的上市热潮。
公开信息显示,顺丰唯一的一次融资是在2013年。当时顺丰获得苏州元禾控股、招商局、中信资本共计80亿元融资。聊起身后这几家投资方,王卫曾谈到:“他们不逼着我上市。”直至2017年,顺丰控股通过借壳鼎泰新材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这一次,王卫带着顺丰站到港股敲钟舞台。备受关注的是,顺丰控股此次还引入众多基石投资者,包含多家知名中外投资机构,比如橡树资本、惠汉、WT Asset Management、中国太保、小米旗下投资公司Green Better、Infini、Wind Sabre、摩根士丹利国际、Ghisallo、睿郡资产等。
30年一晃而过,顺丰从当年的小小的门店,成为首家“A+H”的上市快递巨无霸。
一年进账2000亿
打响海外战
正如随处可见的顺丰小哥,顺丰的触角似乎已经无处不在。
招股书显示,顺丰业务线包括快递、快运、冷运、同城实时配送、供应链解决方案及国际物流服务。业务模式有三个关键属性:直营模式、综合物流能力和独立第三方。截至2024年6月30日,顺丰控股拥有约220万活跃月结客户及约6.99亿散单客户。
赚钱效应惊人。2021年、2022年、2023年顺丰营收分别为2072亿元、2675亿元、2584亿元;毛利分别为257.78亿元、330亿元、326.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2.4%、12.3%、12.6%。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收入计,顺丰控股是亚洲最大及全球第四大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从业绩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顺丰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44%和21.59%,经营较为稳定;从现金流来看,截至今年三季度,顺丰手握的现金超过了220亿。
数字看似庞大,但这对于一家快递巨头来说,似乎仍不够花。物流业是重资产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成本定价权”的竞争,还是“末端网络权”和“航空天网权”的竞争。这意味着,除了构建一套完整且高效的配送服务体系背后,还要建仓储、建分拣中心,甚至买飞机、货车,招飞行员,建机场等等。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顺丰的总负债已经飙升至1126亿,资产负债率为52.59%,而在2020年,顺丰的总负债只有544亿。
当年A股上市之后,顺丰曾先后进行过两次公开募资,筹集了200多亿,主要用于飞机购置、投资建设机场、设备升级等方向。这一次,顺丰控股港股上市,预计募资净额约为52.7亿人民币,关键词是国际化。招股书中指出,募集资金净额约45%将用于加强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
早在2021年,顺丰便斥资175.55亿元收购东南亚物流企业嘉里物流51.5%的股权,开始国际化布局。截至今年上半年,顺丰的海外业务营收为139亿,营收占比为10.34%,相比于前两年,有所下降。
海外无疑是一个新战场。除了顺丰,国内快递巨头们在东南亚激战正酣。菜鸟以每年1-2个国家的节奏建设海外本地物流网络;京东物流的服务范围已覆盖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此外,中通、申通、圆通等在东南亚市场也有深厚布局,不断加码。
在去年顺丰股东大会上,王卫曾掷地有声地表示:“顺丰在国际化上要抓住机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他还制定了一个小目标:2025年确保业务规模和公司价值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
属于顺丰的海外序幕才刚开始。
王卫的隐秘版图
被称为“快递王”,如今王卫已坐拥多家上市公司。
我们先从顺丰同城说起——2015年左右,国内本地生活渐渐普及,同城即时物流被推上了时代的风口。顺丰敏锐地捕捉到机会,开始迅速布局。
最初,顺丰同城作为顺丰控股集团的一个事业部开始提供同城即时配送服务,带队人是顺丰控股的老将孙海金。
那几年,即时配送领域风起云涌。从2016年开始,顺丰同城第一年营收额5000多万元,第二年营收额3亿多元,第三年就是10亿多元。2019年,顺丰宣布同城配送业务独立化运作,并成立顺丰同城作为经营实体,直到2021年底顺利在港IPO。
也是在这一年,顺丰房托于5月正式登陆港交所,顺丰控股全资子公司收购了港股公司嘉里物流。至此,王卫手中迅速积攒了4家上市公司。
今年,丰巢控股也进入了上市倒计时。成立于2015年,丰巢的创始人徐育斌曾是顺丰的一名快递员,长期一线的摸爬滚打让他嗅到智能柜快递柜的商机,在得到老板王卫的支持后,他创办了丰巢。
在丰巢的创业之旅上,王卫是一名关键先生——当年正是由他牵头,丰巢才能拿到启动资金,后来又获得了包括顺丰在内的多家投资方的大额融资,在同城配送大战中得以站稳脚,最终向港交所的大门走去。
过去十年电商造富,带动快递物流行业大爆发。不过,相比于野心勃勃、四面出击的顺丰,王卫本人则过于低调。正如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王卫曾回忆过去,自己很年轻就赚了很多钱,也像个暴发户一样,花钱大手大脚,生活奢靡。虽然当时很有钱但精神极度空虚,最后他找到了精神寄托:佛教。王卫的办公室里放了八尊佛像。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没有关系的。成就是与福报有关系,所以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拥有本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而已。所以我认为,个人事业上的一些成绩不值得渲染。”
“低调一点挺好。”
责任编辑:张倩
这种自信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责任担当;来自于“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百姓期盼;来自于“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的与时俱进品格。
着眼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征信系统,有助于推动市场主体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清除制约创新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这种情况下,在面对分享经济时,发展的眼光、理性的视角和面向未来的视野,坚持包容审慎,拒绝因噎废食的共同认知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火箭队的赛季目标是争夺总冠军,这势必要对于成绩要求是第一位的,锻炼年轻球员则会其次;第二是在这几个赛季中火箭队的轮转阵容基本上已经固定,在没有内线球员突发伤病的情况下,目前的球队内线位置上已经没有留给周琦太多的空间。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认为,外卖送餐员“多拉快跑导致安全堪忧,不应一味责怪“外卖小哥,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多方努力,关键是要探究其多拉快跑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找出解决办法。
(来源:(苹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