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行报告:大行资本补充,注资规模、方式、节奏有哪些可能?
如果将注资全部用于购买国债,净息差约提升约1.7个基点;如果将注资按照当前生息资产结构进行资产配置,净息差将提升约2.3个基点。
近两个月来,已有多个部委对国有大行资本补充表示支持。10月28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5)》(下称《报告》)认为,短期内,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被多次提及,该政策的实施将为大型商业银行缓解资本补充压力、提升息差水平、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注入一剂“强心针”,助力大型商业银行持续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
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作已经启动,财政部已会同有关金融管理部门成立了跨部门工作机制,多家大型银行已在研究论证核心一级资本补充的方案,正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本轮注资规模、注资方式、注资节奏有哪些可能性?注资政策将带来哪些预期影响?对银行净息差将带来哪些影响?对于这些市场关切热点认为,《报告》进行了重点分析。
注资规模预计将达万亿
对于本轮注资政策的可能模式,《报告》认为,从注资规模来看,本轮注资预计将达到万亿元级别。
为了有效测算此次注资规模,需要预估当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行速度。
2020-2023年,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平均ROE为10.07%,分红比例为30%,则平均资本内生速度约为7%,同期,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增速约为9%,则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每年下降约0.2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在保持信贷投放结构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变的前提下,假设本次注资能够有效缓解大型商业银行未来5年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压力,则需要一次性提升约1个百分点的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注资规模应为1.05万亿元。同时,考虑未来大型商业银行将继续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主力军的作用,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或将进一步提升,需要更多核心一级资本。
从注资方式来看,《报告》认为定向增发可行性较高,但需要关注定增价格和定增对象问题。
当前,大型商业银行外源性核心一级资本补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配股和发行可转债三种方式,其中,发行可转债在转股价格和转股时间方面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银行可转债市场活跃度相对较低。故,《报告》认为大概率不会作为此次注资的方式之一。
采用配股方式进行注资的可行性同样较低。这是因为,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价普遍处于破净状态,如果采用市价折扣法确定配股价格,对股价将带来进一步冲击。同时,配股流程较为繁琐,涉及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监管机构审批、公司发布公告、认购等多个环节,需要更多时间来确保全部股东知情和参与。如果部分股东选择不参与,公司还需对未被认购部分再行处理。
相较而言,定向增加无论从定价方式还是发行流程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是更为可行的方案。
《报告》指出,定增是向特定投资者(如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或大股东)发行股票,认购对象通常提前确定,避免了配股中涉及大量股东的复杂操作,能够更快速地完成资金募集,避免了配股中资金认购不足或延期的情况。
从注资节奏来看,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报告》分析为分期分批落地注资政策。一方面,选择更具代表性的银行作为首批注资对象,将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可最大程度缓释对股票市场带来的冲击。
比如,在银行业重大改革和创新发展过程中,作为先行者出现,多次接受市场考验的银行,特别是在资本补充领域。股东结构较为单一的银行决策过程会更加高效,减少增发过程中由于股东沟通和协调带来的额外开支,在增发过程中形成更加一致的利益目标,推动增发方案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各行资本补充需求存在差异。
静态看,2024年二季度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较最低监管要求高出4.84、2.13、3.03、5.01、1.80和1.28个百分点。
动态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体量更为庞大,《报告》认为未来将继续承担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和国际化发展的使命与责任担当,需要更多资本金作为后备支持。
将带来约15万亿资产扩张空间
资本是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的“本钱”,也是银行推动实体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防范各类风险的基础。注资政策将带来哪些预期影响?
综合来看,《报告》认为,注资政策将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将有效缓解息差收窄压力。
长期以来,大型商业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20年至2023年,六家大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规模从76.25万亿元增加到108.4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2.47%,占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的比例由44.14%提升至45.66%。
总量增加的同时,大型银行信贷投放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更多资源被投向了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如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制造业升级等。
《报告》认为,资本补充是增强银行业“造血”能力的基础,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需要更大规模的核心一级资本作为支撑。以2024年6月末数据进行测算,六大行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31%,平均风险密度为54.20%,从静态视角看,在保证指标不发生变动的前提下,注资1万亿元,将带来约15万亿元的资产扩张空间。
进一步地,未来大型商业银行面临资产结构调整的可能。《报告》举例称,比如在支持科技产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加大股权类资产投资力度,需要消耗更多资本,本次资本补充也是为加大高信用风险权重资产类别投放做好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注资对大型商业银行应对低息差挑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大型商业银行获得注资后,可将这笔资金进行投资,获得利息收入。”《报告》称,比如,可以购买国债,这些投资安全性高且提供稳定的利息收入;可以将资金投入到中长期贷款中,这类贷款通常利率较高,且期限较长,为银行带来持续且可观的利息收入;可利用资金进行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投资操作,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在良好的市场条件下,可以为银行带来额外的资本收益。
如果将注资全部用于购买国债,则可在保持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增加投资收益,兼顾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净息差的提升。
2023年,六家大型商业银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共计168.81万亿元,利息收入共计5.88万亿元,平均收益率为3.49%,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57%。按此计算,预计此次注资的1.1万亿元将带来约282.70亿元国债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为3.13万亿元,保持不变,生息资产余额为169.91万亿元,则净息差约为1.65%,提升约1.7个基点。
如果将注资按照当前生息资产结构进行资产配置,包括发放贷款、进行金融投资、存放中央银行、存放同业等,则此次注资的1.1万亿元将带来约383.36亿元利息收入,净息差将提升约2.3个基点。
如果将注资充分利用,吸收存款,并撬动更大规模资产扩张空间,则在利息收入增加的同时也会等比例提高利息支出,净息差将维持现有水平保持不变。
《报告》建议,在此次注资正式落地前,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根据银行经营实际、市场环境变化以及政策目标来动态调整资本补充计划,同时,前瞻性考虑未来一段时期内银行面临的不同风险进行差异化资本补充,确保资本充足率不仅满足监管要求,还要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和金融风险。通过动态管理,在确保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银行的灵活性。
责任编辑:王馨茹
为此,上海组建了由院士专家、劳模代表等组成的阵容豪华的50人评审团,不仅初评时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复评时还要对参加者逐一面试。
为广泛听取市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10月24日(星期二)下午4时,市人大常委会将组织陈少华、张婉茹、黄建水等3位市人大代表作客“市民议政厅栏目,就完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规范社会工作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支持与保障措施等方面,与广大网民在线互动,交流意见和建议。
为此,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一鼓作气,再接再厉,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围绕省委确定的进度要求,拿出更加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做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以及验收考核评估等各项工作,在冬季冲刺中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为出租车公司定制的谷雨系统中,“车辆管理、“司机诊断、“出租车报表等功能都能帮助出租车公司更加了解司机的状况。
为华为获奖揭牌2009年,北京国际设计周首次在京举办;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长期联合主办,成为首都年度国际性文化活动之一;至2017年,该活动已举办了八届。
(来源:(新闻解读))